外卖APP则在多个环节提醒可提供借款服务。“返7元外卖神券!”当记者选好一单外卖准备结账时,在支付页面,平台月付这一支付方式被排在微信、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上方,并以红字显著提示这一优惠,选择“同意开通并交易”后,就可以一键同意贷款公司提供的贷款服务,并自动提供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等信息用于贷款。
部分银行APP在客户办理消费贷业务时,会要求客户手动点击确认阅读协议、阅读协议的时间达到5秒以上,或者填写已阅读协议的声明,否则无法点击下一步进行操作。
记者选择直接结账,但在查询账单时,月付再次出现在用户主页“我的钱包”中,并以“红色小气泡”形式提醒:“看看你的额度有多少?”
能借钱的还有地图软件。记者查看了高德地图APP和百度地图APP,发现均设有“借钱”入口,并以“20元无门槛美食券”“最高98元现金红包”等活动作为“借款福利”。
“借钱30天免息”“申请简单放款快”“利息低”……审核松、利息低成为APP上各个借贷平台吸引用户的卖点。然而,记者体验后发现,事实并非如此。
记者点击某共享单车品牌的小程序,弹窗广告显示“专属额度到账 最快30秒放款”,点击“立即申领”后弹出借款页面,写着“最高可借额度20万元,年化利率10.8%(单利)起,1000元用一天只需0.3元起”。
所谓贷款年化利率,是指贷款期限为一年的总利率,而年利率=月利率×12(月)=日利率×360(天)。也就是说,如果用户借款一万元,一年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080元。对比大型银行,消费贷利率普遍在3.5%左右,借贷平台利率普遍是银行利率的三倍。
部分借贷平台甚至玩起了文字游戏,以低息为噱头,实际借款时却成了高息。比如微博借钱宣称“最低年化利率7.2%起”,记者输入个人信息并激活额度后,年化利率飙升到18%,页面显示“您的资质良好,已为您降低借贷利率,从24%降至18%,借满1年预计可节省829.3元”。很多用户反馈,在多个平台申请时的实际贷款利率是宣传利率的两倍以上。
用户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,平台会收取罚息,不过这些信息往往藏在合同条款中,平台并没有明确告知和提示。记者咨询各平台客服,均未告知罚息的具体利率数值。根据公开披露信息,罚息=逾期本金×罚息利率×逾期天数,罚息利率要高于利息利率30%至100%不等。
业内人士透露,各手机APP用流量为消费金融导流,能在一笔借款利息中收取20%至30%的流量费用。然而,在“满屏皆是金融APP”的当下,隐私泄露、过度负债等风险暗涌。
“这些手机软件天天发推荐借钱业务的营销短信,甚至还打电话,太让人恼火了。”樊先生曾在一家借贷平台测过额度,并没有借钱,但客服人员经常打电话推销贷款业务,他多次告知对方不要来电也无济于事,最后他在网上搜索攻略,才成功退订营销短信和电话。
多数借贷平台还会在APP下载、隐私协议签订等环节大量获取借贷者通讯录等隐私信息。记者注意到,大部分借钱平台上,用户隐私信息还将被第三方“共享”:在“分期乐”协议页面,“共享”用户信息的包括第三方商家、提供支付服务的合作方、资金清算银行、增信机构、行业自律组织,游戏、本地生活、申请信用卡等其他第三方服务平台。
记者在某投诉平台以“催收”为关键词搜索,共显示55万余条信息。多数投诉者表示,借贷者贷款逾期后,借贷平台往往对其通讯录好友、领导同事等进行“狂轰滥炸式”骚扰,严重干扰正常生活。
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工作人员明确表示,用户的收入和贷款情况会直接关联银行的贷款额度。用户如果有逾期记录会影响个人征信,或者每月在借贷平台上的还款金额过高,这两种情况都会加大从银行贷款的难度。
专业人士提醒,消费者需要借贷应尽量找正规金融机构,要看清楚借贷提供的主体,贷款利率是年利率、月利率还是日利率,在贷款利息之外有没有其他费用,消费者应将自己的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,切勿盲目借贷。借贷平台要充分全面真实地告知相关信息,获取客户信息要秉持“最小化”原则,不应通过“一键授权”的操作收集用户所有个人信息;用户也需特别谨慎,否则会为平台日后“暴力催收”埋下隐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